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经济 感情 创业
查看: 351|回复: 6

带你揭开谜底 谁是中国第一个网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8 16: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是中国互联网上的第一个网民?业界普遍认为是北京大学的钱天白教授。他在1987年9月20日,向德国发出了一封电子邮件,也因而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第一个用户。但实际上,在这一点上颇有争议,而且除了钱天白教授以外,目前还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吴为民,他在1986年8月25日向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伯格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其二是李澄炯,他当时所在的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组发送的名为“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的邮件是不是中国第一封邮件?  李澄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从1986年开始,由李澄炯担任所长的中国兵器工业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组就开始在一台西门子7760大型计算机上进行电子邮件的方案设计和实验。当时国内尚未成为国际计算机数据通信网CSNET的成员,因此计算机只能先通过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中转”,与国际网络进行连接。
  李澄炯介绍,“那时候也没有internet的概念,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发达国家对我们心存戒备,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壁垒’,计算机软硬件难以兼容的问题非常突出。”直到1987年7月份,措恩教授从德国带过来可兼容的系统软件,研究所的计算机才具备了与国际网络互联及发送电子邮件的技术条件。
  9月14日晚间,大家聚拢在“7760”周围,开始进行电邮的试验发送,并在邮件上方标明“testing”(测试)字样。李澄炯提出邮件内容用“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一封没有特定收件人的邮件。随后,措恩教授按照该内容,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快速地敲下了英文邮件。但是,几次发送,计算机均显示发送失败。
  专家们不得不对计算机的系统和硬件设施进行重新检查确认,这一过程花了近一周时间。
  1987年9月20日,研究组准备再次向国际计算机网络发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一封没有特定收件人的邮件。”李澄炯说,该邮件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网络寻呼”,希望外界收到来自中国计算机网络的声音。20时55分,随着键盘被敲击发出的最后一声“吧嗒”,计算机屏幕上闪出“发送完成”字样。
  吴为民:“越过长城,走向世界”电子邮件,比我晚了一年多
  吴为民在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1986年8月25日,瑞士日内瓦时间4点11分,北京时间11点11分,由当时任高能物理所ALEPH组(西欧核子中心高能电子对撞机LEP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一个国际合作组)组长的吴为民,从北京发给ALEPH的领导——位于瑞士日内瓦西欧核子中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的电子邮件是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该封邮件速率为560bps,原文内容如下:“亲爱的Jack,我很高兴通过计算机联网给您发这封信,我相信,这是在西欧核子研究中心与中国之间的第一个成功的计算机通讯。我想再次感谢您最近对北京的访问。正是这次访问导致了这个有价值的计算机通讯试验的成功。我想,现在,每一个ALEPH协作组的成员,都用计算机网络联系起来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要在北京分析ALEPH的数据压缩带,还有许多问题,并且需要为此找到经费。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开始启动。目前我是用710所的IBM-PC机与您联系的。我们将把目前用于联接M160H的计算机的微波通讯,从高能物理所直接与你们联机。请代向同事们问好,祝您、新西亚和您全家幸福。顺便问一下,您在上海买的地毯如何?为民”


  吴为民向瑞士的斯坦伯格教授发出的封电子邮件原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6: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第一”就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17: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这个有“网民日”,这有意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9-1-8 20: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第1和不是第1有什么区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9-6-25 12: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第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09: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因这个有“网民日”,这有意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10-1-16 09: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聊之举什么第一有意义吗 说明网毒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联系|小黑屋|手机版|Feed|Archiver|我看

GMT+8, 2025-1-18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