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经济 感情 创业
查看: 32|回复: 1

科技防灾减灾成为两院院士大会焦点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6 10: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群白发皓首的院士活跃在防灾减灾相关工作的第一线,发挥着科技界最高咨询机构的思想库作用。在此间举行的两院院士大会上,科技防灾减灾再次成为院士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滕吉文院士说,地震的发生本身是一个物理和力学的过程,这次汶川地震的发生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我们必须研究地球内部,研究地震孕育期的地质构造环境,这样才能够不断解决问题。
  “地震预报确实是很困难的,但作为科学工作者要迎难而上,才能攻克它。”滕吉文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要加强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深层动力问题的研究,这对于我们未来认识地震发生的地质和构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陈颙院士表示,要加强地震预警研究。假如地震发生之后,最近的地震台站接收到地震信号,用无线电波发出去,马上通过电视媒体、手机短信发布消息,就可以争取到时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针对震区灾后规划重建提出了建议。他说,灾后重建要准确掌握地质情况,避免新的城镇在地震活动带或山体滑坡易波及的区域。“如有条件,我建议有的县、镇可适当合并,从长远看,利于城镇化进程”。
  谢世楞院士建议,在对灾区各类建筑物震害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有关抗震设防和加固的规定,以及抗震设计规范的结构抗震验算和抗震措施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全国抗震防灾工作的水平。
  刘嘉麒院士则特别强调了灾害研究的前瞻性问题。他说,这场灾难给我们一个警示,科学不仅需要创新,还要有前瞻性,不断调整我们的思路和部署,“为国家,为老百姓作出实际的贡献”。
  从事青藏高原研究的姚檀栋院士也说,最近几年,比较大的灾害都和青藏高原相关,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它的规律,有了前瞻性的认识,才有可能进行预测,至少是定性的预测。
  “地球科学与国家发展联系太密切了,一些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应坚持长期、不间断地去探索,如地震发生的机理等。”杨文采院士说。
  戴尅戎院士是卫生部抗震救灾专家组成员。他对伤员救治提出了建议:“随着部分截肢截瘫重伤员已经结束治疗期,迫切需要对他们进步康复治疗。这种康复包括生理机能的恢复,心理康复和职业康复。”
  戴尅戎说,目前国内专业从事截肢截瘫伤员康复治疗的医护人员与大量需要接受治疗的伤员比起来非常紧缺。当务之急是加强人员培训,通过短期培训快速扩大专业医护人员队伍,以适应灾后伤员康复治疗的需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一定要吃了苦头才知道悔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联系|小黑屋|手机版|Feed|Archiver|我看

GMT+8, 2024-10-28 00: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