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速的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要尝试接受现实的状况,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l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l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l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l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l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l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l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面临重大的灾难,压力使人们产生一些短期的症状。但有时因为创伤过于强烈,例如一个人经验或目击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及严重的伤害,这些可能会使人们产生更为强烈的反应,如极度的害怕、无助或恐惧感。这种持续的状态(尤其是超过灾难事件发生后一个月),被称为「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经历这些症状的当事人,极可能需要专业人员进一步的协助。重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包括: 1. 灾难的再次经验:指创伤事件不断地被一再经历,例如: · 灾难痛苦的回忆反复地侵入,包括影像、想法、或知觉到的事物 · 行为表现出像是灾难又再度发生,或是感觉到回到事情发生的当时 · 从当事人的表现、谈话等线索中显示出心中强烈的痛苦,或出现生理上的反应,与此次灾难有关 2. 逃避反应:指持续逃避和此次灾害有关的刺激或情境,例如: · 对前途悲观(不期待未来的生活、婚姻、小孩、正常的寿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