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8-5-16
|
地震第二天,他只身坐火车来绵支援。
43岁的韩振文,河北泊头人,当了15年兵,上过老山前线,是一名卫生员。转业回到家乡后,上过班,下岗后给人开过车,煮过饭,得知四川发生地震后,老韩对妻子说,“我要去四川前线帮忙”。同样没有工作的妻子心里咕噜着,担心却没好吭声,三个小时后,妻子接到老韩的电话,“我还是想过去看看,现在在火车上了,好好照顾自己!还有,先别给儿子说!”
15日中午,韩振文在绵阳火车站下了车,一路上,老韩逢人便问,哪里最需要救人,在一名交警的帮助下,老韩匆匆赶到火炬大厦外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登记后,他被分派到卫生防疫组,下午,老韩和三台县的卫生医疗队进入北川。一个多月来,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直到现在,在北川擂鼓一带,那个扛着消毒喷雾器,略微佝偻的背影,依旧可见。
老乡背亡女下山, 他执意找来推车送一程。
16日那天下午,天阴沉沉的,北川县城的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味道,韩振文背着包正在北川大酒店旁边的废墟边,给抢救出的伤员消毒。
一个瘦小而苍老的身影由远而近,踉踉跄跄地从山前走下来,背上还背着一个人。
“大哥,帮帮忙!”村民朝救治消毒的人群大喊一声。韩振文赶忙跑过去,村民告诉他,自己是从漩坪翻了几座大山走了6个小时下来的,背上是他女儿,看得出来,憔悴的村民体力早已透支,累得瘫倒在地,大口地咽着递过来的矿泉水。
韩振文抱过老乡的女儿,她头上搭着一层布,身体很沉,到处血迹斑斑,身体早已冰凉……韩振文心里一震,手脚发麻,脑袋嗡嗡一片空白。坐在地上的村民喘过气来,望着他,喃喃地反复问道;“女儿都12岁了,那么听话,每天还煮饭割猪草,咋突然就没了呢?”老乡抹着眼泪说,他要把女儿背下山。
韩振文拿出包里的纱布,一遍遍地擦拭着孩子脸上、身上、脚上的血迹。末了,又找来口袋遮住孩子的身体……老乡背起女儿,继续上路,韩振文放心不下,执意跟在后面,一直走到北川中学,才从附近找来辆废旧三轮车,让老乡推着往外赶。走前,老乡突然跪倒在地,给韩振文磕了三个响头。
暮色中,三轮渐渐远去,扭过头,韩振文早已泪落无声。
手脚并用,翻越倾斜60度的塌方体进山防疫。
救援工作结束后,韩振文所在的卫生救护小组,同大部队一道,转到擂鼓镇就地开展卫生防疫。韩振文依旧背着包,背后多了个消毒喷雾器,每天在指挥部和遍布在附近山上的村落间穿行。
山里跑出来的村民说,几里外的五星村一个养猪场死了几十头猪。养猪场就在河道边,直接威胁着下游擂鼓镇安置的3万灾民健康。韩振文所在的小组接到命令,要求立马赶到村里,对养猪场进行消毒防疫。
村头的山体在地震中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已堵塞了道路,韩振文和同事顺着滑坡过的山体,身体贴着倾斜60度的沙土岩面,双手抓住稍大的石头,慢慢移过滑坡地带,几里山路,几人走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养猪场。到村里后,热情的羌族村民要给几人办招待,几人说啥都不愿意,一名村干部说,我们这山里种的有土豆,你们尽管吃!老韩后来说,这是他有生以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同老韩一起工作了一个月多月的一名医生对记者说,这一个多月,我每次累了乏了,想到身边的韩振文,他一个人大老远从河北跑来支援我们,扛着机器冲在最前面,我敲着脑门对自己说,没理由不继续前进。
直到现在,老韩仍在擂鼓镇协助防疫,白天背着喷雾器消毒,晚上睡帐篷,他已经准备23日离开四川。回想这40天,韩振文老是联想到上老山前线的岁月,“每天直升机从头顶掠过,惨烈激情而斗志昂扬,这里其实也是一场战争,人类同死神同灾难对抗的战争,尽管没有硝烟,却争分夺秒,震撼甚至悲壮!”
“昨天让他们拍了几张照片,回头好给儿子说,他老子无论啥时,都称得上是条汉子!”说到这,老韩满足地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