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8-3-20
|
[www.bksy.org]消息: 蜻蜓可跨海越洋一口气可以飞上千公里,蜻蜓无论是成虫还是幼虫都为肉食性昆虫,多食害虫。
蜻蜓越海迁飞,因降雨被冲刷到海面上而大量死亡
7月20日中午,在威海海景广场对面一带的海水浴场沙滩上,有人发现离海边五六米宽的范围内到处散落着大量死蜻蜓。但离此不远的岸边草丛内,却很少见到蜻蜓尸体。一位市民说,7月19日傍晚他还到这里,但未发现如此多的死蜻蜓,为何一夜之间出现如此多的死蜻蜓?
浴场出现千米蜻蜓尸体带,蜻蜓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看到蜻蜓死亡带的居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蜻蜓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某个地方大量喷洒农药而使蜻蜓致死;还有人认为是近期威海市降大雨后,大量蜻蜓在海水浴场附近交配产卵后才死亡的。甚至还有网友认为,这些蜻蜓很可能是累死的。一位网友认为,很可能是前些日子的大雨把这些蜻蜓逼到海上,结果连淋带累,落到海里死了,待雨过天晴,这些蜻蜓的尸体被冲到了海滩上。该网友表示,此前在农村就看到大雨来临前,有很多成群的蜻蜓在飞,结果雨后,死了很多蜻蜓。
那么,三种猜测哪种是蜻蜓死亡的真实原因呢?
记者为此联系上了曾对“蜻蜓越海迁飞行为”有过深入研究的农业昆虫学家、河南农科院副研究员封洪强,封洪强表示,大量喷洒农药并不能够杀死如此多的成虫蜻蜓,只会杀死蜻蜓的稚虫,减少昆虫来源,从而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而不会增加这种现象的发生。
而对于蜻蜓产卵后会大量死亡的说法,封洪强则认为,蜻蜓产卵后不会死在海边,也不会是产完卵马上就死,蜻蜓的卵是产在淡水里而不是海水里。他认为,产卵死亡之说是不对的。
专家认为,蜻蜓尸体出现在7月20日,这个时间刚好与黄蜻大量迁飞的时间吻合。
那么,对于第三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封洪强看过威海晚报上的图片和相关的报道后,发现这些蜻蜓为中小型蜻蜓,身体呈赤黄或至红色,头顶中央涂漆,顶端黄色,下方黑褐色,后头成褐色。前胸为黑褐,前叶下方和背板有白斑,且具细毛。翅膀透明,呈赤黄色足黑色,并带有黄色条纹等特征,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这些蜻蜓为黄蜻。
封洪强说,黄蜻在我国是比较常见,它本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每年从南方迁到东北繁殖,秋季再从东北迁回南方越冬。每年七八月间,许多地方都会见到黄蜻的踪影。由于黄蜻常年会在不同的栖息环境间做长距离的间歇性迁飞,其活动范围甚至可覆盖整个东亚。而蜻蜓尸体出现在7月20日,这个时间刚好与黄蜻大量迁飞的时间吻合。
当然黄蜻在每年的长距离迁飞途中,也常会在适宜的区域做暂短停留,以补充体力及快速繁殖后代。因为黄蜻的迁飞旅途中主要依赖重复进行的繁殖来完成其种群的延续和更新,其繁殖周期一般只需要1个半月左右。黄蜻在长距离的迁飞旅途中,会选择条件适宜的栖息环境做短期停留,本地出生的新一代黄蜻则可适时加入飞行大军,以便向下一个暂居地移动。黄蜻的这一繁殖方式极大地消耗其体力,因此,飞行中的黄蜻常会出现大量坠死的现象。
在雨季以及湿度较大的海上,黄蜻就更容易大量坠死。
封洪强认为,这次黄蜻的死亡很可能是遇到了降雨的缘故。他说,在这个季节,黄蜻在迁飞的过程中如遇到降雨,则会被冲刷到地面上,如果它们正在越海迁飞,则会被冲刷到海面上。降落到地面上的黄蜻仍然可以存活,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但如果降落到海里,则很难存活。在海浪的作用下,黄蜻尸体就会堆积在海岸上,所以威海才会出现那个巨大的尸体带。
正如封洪强所言,威海这两天的确也出现了降雨。威海气象台的崔台长,查阅了威海7月18日和19日的天气情况后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威海18、19日两天的确出现了降雨,而且19日还出现了五级大风。这就不难解释,为何7月20日人们会在浴场看见如此多的蜻蜓尸体。
封洪强则表示,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很多昆虫在迁飞时都有过这样的情况。他说:“一些老渔民都记得过去东亚飞蝗肆虐的年代里,暴雨过后经常在海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