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8-8-26
|
本帖最后由 胡子 于 2009-5-22 22:37 编辑
受本版版主千江兄“索文”骚扰,没啥好写的,创业对本人来说根本不懂,为支持本版,就谈谈所在的企业兴衰,权当完成作业吧。
由于当年战备的需要,我所在的企业1967年从东北某重工业区老厂搬迁至西南某地。
1975年正式投产,当时由于是计划经济,连年亏损。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1990年,当时的企业领导抓住机遇,及时的培训职工,更新设备,狠抓产品质量,终于扭亏为盈,企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带头人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思想,“多经”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经营态势良好,员工收益逐年上升,企业法人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出席了中共“N大”,荣誉满身,员工满意,并成为上市公司。国家领导人如李岚清、邹家华、李长春。。。等纷纷前来考察,央视等媒体也跟风吹嘘。企业领导人被暂时的业绩冲昏头脑,给后来的不景气买下祸根。
所谓“没有远虑必有近忧”,荣誉面前怎样保持清醒的头脑,怎样廉洁奉公是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领导人都会面临的新课题。而乾刚独断的霸王领导模式更是企业大忌!
由于后来的战略失误,没有摆正主业是关系到企业兴衰的重中之重,“多经”项目不能越俎代庖的常识,盲目上马,面子工程,“关系”工程{与省市政府挂钩}等,使企业负债累累,员工收入逐年下降,法人代表遭遇“车祸”而死。。。
好好的企业,具有极强生命力的西南重要生产大修基地,就这样被原全国“劳模”的企业法人连篇累牍的大肆吹嘘和泡沫“政绩”给毁了,5000多员工的幸福生活也随之不复存在了。
由于当时的缺少“远虑”,致使目前员工平均年龄老化,技术员工青黄不接,“近忧”凸显。
不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倒是收入颇丰,这就是“国企改革”的最大收益群体,很多过去的“多经”企业纷纷低价卖给私企,肥了谁不言而喻。
这就是胡子理解的“市场化”改革“阵痛”给普通员工所带来的伤痛,没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人是不会有此感受的。
胡子个人感受,欢迎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