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经济 感情 创业
查看: 188|回复: 2

创业犹如千江水,奔流到海汇成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5 12: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p3=1]http://service.tengshang.com/upload/file/2009/0114/koucai1579/MUSIC/1231930155229.mp3[/mp3]








           创业犹如千江水,奔流到海汇成洋。




       这一次论坛高层和姚明的胡子等人推荐千江水为创业版块的版主,真是太英明了,因为千江水这一用词,就形象的形容了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

      在谈到市场经济的千变万化时,不能违反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规律。

   第一,不能违反价值规律。

   如果是价格过分脱离了价值,你采取限价或者补贴的方法都只能是权宜之计,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限价的结果可能只是减弱生产者的积极性,造成市场的扭曲;而补贴的结果则可能造成有的人钻空子。我们最近成品油的补贴就造成了这个问题,香港的车都是空车开过来到深圳加油,不但加满油,还要把油桶都加满,外国的航空公司飞机都在中国加满了油再飞走。




  第二,不能违反供求规律。
   
    供应和需求始终是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以前的做法是多了就用刀子砍,少了用鞭子赶,等你刀砍下去的时候,市场情况发生变化,鞭子赶的时候,根据情况投资决策建厂,建好厂以后这个产品又多了。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市场的信号,不要用自己主观的判断来代替市场的信号。我们的电力市场就曾经发生过这个问题,当时认为电力要多了,就限制电力的发展,结果造成了浙江的停3开4。
  
   第三,不能违反市场的竞争规律。
   我们以前老是用防止重复建设来限制新进入者,实际这个提法是不对的。没有新的市场进入者,没有新的竞争者,这个市场是不可能进步的。所以后来的提法改成了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个提法就科学了,因为老的进入者对新的进入者总是有一种抗拒,就像挤公共汽车一样,当你没挤上去的时候,你就说还能挤,一旦挤上去以后,就对后面的人说上不来了,别挤了,等后面一辆吧。我们不能这样限制市场的竞争,而是应该鼓励竞争.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实现了工业化,使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随着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苏联领导人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由于都未能从僵化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根本问题着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生意成就大事业 解开潮汕人会赚钱之迷


    在中国诸多的商业流派中,潮汕人是较为独特的一支。

  在广东,凡有商品批发和零售的地方,就有潮汕商人。尤其是做中小生意的潮汕人,更像天上落下的雨水,散布、渗进大地的各个角落。有些看似很难赚钱的生意,他们却赚得盆满钵满。奥秘在哪?

  小生意赚大钱之谜 

  汕头人陈元朗在深圳某大厦租到门口一角卖水果。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水果摊一个月的销售额竟达17万元。他的秘诀是换货。陈元朗的拿手货源是海南菠萝。他将菠萝以原价从同乡处换得进口洋桃等十几种原价水果。这样,他摊上的水果进货时便全是较低的第一手价。他将其中的杨桃以微利出售,其他的品种则与附近的水果摊在价格上持平。他选择的这座大厦属写字楼,每到上下班或中午休息时间,有大量女职员进出,陈元朗出售的微利杨桃吸引了她们,踊跃购买,并且成了陈元朗的义务宣传员,使陈记水果摊一时声名鹊起,其他水果摊索性也来他这儿进货,于是批发加零售,微利加厚利,陈元朗不动声色,直忙得收不过钱来。

  换货是潮汕商人惯用的生意技巧。由于许多人门路不同,各走一径,能从厂家以最低价格拿到某种产品,潮汕商人就借此来个优势互补,彼此换货。这样他们各自手中就有了许多种最低价的或适销对路的产品货源。于是,就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有更多的小店找他们进货,他们也就赚到了更多的钱。  

  以进货价卖货也盈利之谜 

  深圳老东门大名鼎鼎的某电器店,是由汕头人黄金炳开办的。这家店以所有整机电器都按进货价出货著称,但生意从不亏本。原因何在?实际情况是:虽然电视机、洗衣机等大件电器不赚钱,但赢得了人气,再靠人气卖小电器和配件。这些小电器的利润都很高,销量一大,利润自然可观。这是典型的“送你灯,让你买我油”的策略。

  又因销量可观,厂家为这家店无偿打广告,热热闹闹的灯箱、霓虹灯等全不花钱。而且,许多电器厂家按销量返利。所以,黄金炳不但赚下人气,落下物美价廉的好口碑,更是杂七杂八没少盈利。

  
店铺转轨与长久生意之谜 

  按中国坐商的传统经营观念,一间商店做开了某种生意,考虑的就是怎样把生意做大做长久,一般不轻易改变经营内容和经营定位。但许多开店的潮汕人却喜欢不断转轨,而生意却照样长久。其奥秘在于,他们的转轨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举棋不定,而是经营内容跟着当地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的灵活经营定位之举,因而尽管生意内容不断在变,钱也能不断地赚。

  他们一开店,思想中就有随时变化的准备,一旦市场需求变,就立马行动。在深圳,当年的怡景花园小区刚刚建起,潮汕人看准新居家装的空档,立即潮水般在周围开起了系列店铺。各种装饰材料店、五金店、窗帘店等满街都是,对新居民狠狠“宰”了一把。而一两年后,待小区居民已经住稳,潮汕商人们又及时改头换面,所有的装饰店全变为餐厅、药店、日杂店、服务店、发廊等,照样大赚不误。

  店容不好生意好之谜

  潮汕人经商很讲究造势,但造势的手法因生意内容而异。做餐饮的偏重于营造优雅的环境和精美的食物品相;做酒店的讲究富丽堂煌的气派,但做物流的批发零售,却似乎不太讲究形象。但其造势的目的是一致的——不是为形象而造势,是为经营氛围造势。

  潮汕人开这类店喜欢将店面与仓库连在一起,表面看去很杂乱,到处堆满货物,甚至难以落脚。有些人可能觉得店里存货影响形象,其实恰恰相反,会有利销售。在典型的“潮商区”,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那里人头攒动,极为热闹。他们在店铺大量堆货,并将店铺墙体打通,制造货源充足,人气旺盛的境况。

  潮州商贩赖明旺开的“旺达鑫”服装店,索性打掉 所有墙体,只留下水泥框架柱,且摊位大面积延伸出店 面,服装甚至挂满外墙,本来30平方米的铺面让人看上 去足有70平方米开外。

  他从不租赁库房,货全部堆积在店铺的中心部位,甚至卖完的空箱也故意不搬走,而是高高摞起。这看起 来简直就是最生动的广告:瞧,我的生意多火!就靠这 些手段,赖明旺的店铺给外地人的印象是:生意极为火爆。

  当然,上述技巧并不是潮汕人所独有,但他们用得最灵活,用得效果最好,他们那些不起眼的小店,竟让许多正规大商场甘拜下风。


[ 本帖最后由 苦痛的轮回 于 2009-5-15 00:24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13: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子啊,我那个破名儿也能让你有那么多灵感!
真是胸中之才犹如滔滔江水才是!hahaha$%

谈到潮汕人作生意,我算是领教过了!我觉得他们作生意的一大特点是:不计眼前的得失,等攻固了关系之后,利益自然而然的滔滔而来!sisu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发表于 2009-5-15 14: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先巩固好关系后,以后的买卖自然就会自动上门!
其实现在的生意就是讲究一个人际关系!
好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当然也不能做一味的老好人,毕竟商人得有商人的头脑,以小搏大,最小的付出换回最大的产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联系|小黑屋|手机版|Feed|Archiver|我看

GMT+8, 2024-10-23 22: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