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1970-1-1
- 注册时间
- 2009-1-18
|
尽管出口遭遇挫折,但在2008年结束的时候,奇瑞(参数配置)仍然是国内出口乘用车最多的汽车企业。连续6年,奇瑞毫无悬念地再一次成为国内汽车出口冠军。 从2001年与叙利亚经销商的一次偶遇起步,7年过去了,海外出口已经成为奇瑞汽车重要的一足。正因为海外销量的支撑,奇瑞汽车才能快速崛起,成为国内销量排名前五的企业。
但形势却不容乐观,2008年全球形势的变化,尤其是俄罗斯大门对中国车企“关闭”,对中国车企伤害巨大。而由于奇瑞广泛撒网的海外战略,导致其海外经验与品牌成长积累缓慢。
国内汽车专家钟师认为,奇瑞必须改变“广撒网”的出口策略,集中精力于少数几个国家,否则“销量再上去很困难”。
“广撒网”的销量效应
以中东、南美、非洲、独联体为核心,奇瑞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了8个组装厂。通过成本低廉的组装方式,奇瑞汽车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实现扩张。截至2008年4月,奇瑞产品遍及64个国家和地区。如此广泛的撒网很快为奇瑞带来了销量的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04年奇瑞出口8000余辆,2005年为1.8万辆,2006年5.16万辆,2007年11.98万辆,2008年前9个月11.29万辆,上述数据展现了奇瑞汽车惊人的海外增长速度。2008年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总体仍在增长。而根据规划,奇瑞在2010年设立14家海外工厂,出口将超过60万辆。
广泛撒网对奇瑞汽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成本低、能带来销售收益、提升知名度、促进国内销量以及海外经验的获得。与此同时,奇瑞作为国内“走出去”的最知名汽车企业,在政策方面也获得优惠与便利。
2008年12月7日,奇瑞汽车再次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后者为奇瑞提供100亿元授信额度,用于奇瑞的海外业务。
未真正“国际化”
“结合国内汽车企业以及中国所有行业的国际化程度看,我认为奇瑞的业绩很不错了。但仍然处于国际化进程中的第二个阶段,主要竞争力来自于国内。需要约10年的时间才能真正国际化。”奇瑞下属一家公司内部人士说道。
按照惯例,海外扩张通常被分成三个阶段:贸易阶段、营销阶段、全球资源整合阶段。第一个阶段以简单提供产品,不参与境外销售为特征;第二阶段则主动参与销售,在境外树立自身品牌,并对销售、售后服务进行管理;第三个阶段则是利用全球资源进行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通过管理能力树立自身优势。
“奇瑞处于第二阶段,建立了自身品牌、销售与售后服务体系,正在纵深拓展。”该人士说,考虑到发达市场的高成本,中国企业在技术、质量上的差距等因素,中国企业如果直接跳到第三阶段,会“死得很惨”,因而“奇瑞的方式适合全球化的规律,去相对容易的市场探索”。
在海外扩张上,中国企业中鲜能找出成功案例,包括IT、汽车在内的行业,通过收购实施海外扩张的企业尚无成功先例。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沿海一带处于低端产品外贸阶段。包括奇瑞、吉利、江淮、东风在内的一部分企业正在以自己的LOGO进行营销阶段的扩张,但目标市场大多集中于中东、非洲以及南美。 |
|